三长

引证解释: 1. 北魏 地方基层行政官吏党长、里长、邻长的合称。 《 魏书 ·高祖纪下》 :“初立党、里、邻三长,安民户籍。” 《 魏书 ·食货志》 :“ 魏 初不立三长,故民多荫附。” 2. 阴阳家指年月日之首。 《 隋书 ·艺术传·萧吉》 :“ 《阴阳书》 云:‘年命与岁月合德者,必有福庆。’ 《洪范传》 云:‘岁之朝,月之朝,日之朝,主王者。’经书并谓三长,应之者,延年福吉。” 《 隋书 ·艺术传·萧吉》 :“而本命为九元之先,行年为三长之首,并与岁月合德。” 1. 三种长处。 《 旧唐书 ·刘子玄传》 :“史才须有三长,世无其人,故史才少也。三长,谓才也,学也,识也。” 宋 陆游 《史院书事》 诗:“皇祖圣謨高万古,诸贤直笔擅三长。” 2. 汉 郭笃 、 王宏 、 平陶 三人表字皆有“长”字,合称“三长”。 宋 马永易 《实宾录》 卷三:“ 郭篤 字 长信 ,与从舅 扶风郡 王宏 字 长文 , 平陶 字 长材 相善,并知名,海内号 太原 有‘三长’焉。”

sān cháng ㄙㄢ ㄔㄤ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