希夷

引证解释: 1. 《 老子 》 :“视之不见名曰夷,听之不闻名曰希。” 河上公 注:“无色曰夷,无声曰希。”后因以“希夷”指虚寂玄妙。 南朝 梁 萧统 《谢敕参解讲启》 :“至理希夷,微言渊奥,非所能钻仰。” 唐 权德舆 《奉和郑宾客相公摄官丰陵扈从之作》 诗:“莫究希夷理,空怀涣汗恩。” 2. 指虚寂玄妙的境界。 唐 韩愈 《 顺宗实录 五》 :“臣闻上圣玄邈,独超乎希夷;彊名之极,犹存乎罔象。” 唐 钱起 《奉和圣制登会昌山应制》 诗:“睿想入希夷,真游到 具茨 。” 3. 谓清静无为,任其自然。 《 北史 ·序传·李行之》 :“年将六纪,官歷四朝,道协希夷,事忘可否。” 唐 白居易 《病中宴坐》 诗:“外安支离体,中养希夷心。” 宋 范成大 《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》 之一:“宵旰三星纪,希夷十闰年。” 4. 指道家、道士。 唐 元稹 《周先生》 诗:“希夷 周先生 ,烧香调琴心。” 明 高启 《与王隐君宿贞宁守道馆》 诗:“愿从希夷游,稽首青牛翁。” 清 高孝本 《登华山》 诗:“希夷云际卧,毛女树边逢。”

xī yí ㄒㄧ ㄧ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