翰林

解释: ◎ 翰林 hànlín [member] 皇帝的文学侍从官,唐朝以后始设,明、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翰林 天台 陶先生 。 明 · 高启 《书博鸡者事》引证解释: 1. 谓文翰荟萃之所,犹词坛文苑。 《 晋书 ·陆云传》 :“辞迈翰林,言敷其藻。” 2. 指文士。 唐 杜甫 《宴胡侍御书堂》 诗:“翰林名有素,墨客兴无违。” 3. 鸟栖之林。 晋 潘岳 《悼亡诗》 之一:“如彼翰林鸟,双飞一朝隻。” 唐 柳宗元 《奉酬杨侍郎》 诗:“翰林寂寞谁为主?鸣凤应须早上天。” 4. 官名。指翰林学士。参见“ 翰林学士 ”。 5. 官名。指 唐 宋 翰林院官员。 6. 官名。指 清 代翰林院属官,如侍读学士、侍讲学士、侍读、侍讲、修撰、编修、检讨等。 7. 指翰林院。 唐 韩愈 《董公行状》 :“﹝ 公 ﹞拜祕书省校书郎,入翰林为学士。”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笔记》 卷三:“近年馆课,悉用朱阑大卷。先公入翰林时,尚是白摺也。”

hàn lín ㄏㄢˋ ㄌㄧㄣ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