舍利

解释: ◎ 舍利 shèlì [梵sarīra;Buddhist] 又作舍利子”。意为尸体或身骨,佛教称释迦牟尼遗体火焚后结成的珠状物。后来也指高僧火化剩下的骨烬引证解释: 1. 梵语,意译“身骨”。 释迦牟尼佛 遗体火化后结成的坚硬珠状物。又名舍利子。 《 魏书 ·释老志》 :“佛既谢世,香木焚尸。灵骨分碎,大小如粒,击之不坏,焚亦不燋,或有光明神验, 胡 言谓之‘舍利’。弟子收奉,置之宝瓶,竭香花,致敬慕,建宫宇,谓为‘塔’。”后泛指佛教徒火化后的遗骸。 明 宋濂 《璋公圆冢碑铭》 :“以某年月日,奉舍利灵骨归窆於郡之龙井 辩才塔 南,遵像法也。” 《古今小说·明悟禅师赶五戒》 :“颂毕,荼毗之次,见火中一道青烟,直透云端,烟中显出 圆泽 全身本相,合掌向空而去。少焉,舍利如雨。” 2. 契丹 管军头目。 《 资治通鉴 ·后唐明宗长兴三年》 :“初, 契丹 舍利 萴刺 与惕隐皆为 赵德钧 所擒。” 胡三省 注:“舍利、惕隐,皆 契丹 管军头目之称。” 《 续资治通鉴 ·宋真宗咸平六年》 :“其所署将帅, 契丹 、 九女奚 、 南 、 北皮室 当直舍利及八部落舍利, 山后 四镇诸军约十万八千餘骑。”

shè lì ㄕㄜˋ ㄌㄧ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