趋向

解释: ◎ 趋向 qūxiàng [tend] 朝某个方向发展 趋向未来 新式蜂箱的设计趋向于简单 ◎ 趋向 qūxiàng [trend;direction] 事物发展的动向 物价的趋向在上涨引证解释: 亦作“ 趋嚮 ”。亦作“ 趋乡 ”。亦作“趍向”。 1.前往;前行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遐览》 :“正欲反迷,以寻生道;仓卒罔极,无所趍向。” 《 朱子语类 》 卷一一八:“只为他志已立,故求所以趋向之路。” 明 袁宗道 《读<孟子>》 :“直是趋向无路,凑泊不得。” 2. 归向;趋附。 《 汉书 ·韩延寿传》 :“治城郭,收赋租,先明布告其日,以期会为大事,吏民敬畏趋乡之。” 《 旧五代史 ·唐书·张全义传》 :“自 庄宗 至 洛阳 ,趋向者由径以希恩宠, 全义 不改素履,尽诚而已。” 元 刘祁 《归潜志》 卷八:“ 屏山 在世,一时才士皆趋嚮之。” 3. 向往;崇尚。 宋 沉作喆 《 寓简 》 卷六:“苟可以立风节,激贪懦,尊名义,昭大法者,吾趋向之,甚於嗜欲。” 明 瞿佑 《 归田诗话 》 卷上:“俯而就之,使为子弟者读此,亦能感发志意,知所羡慕趋向,而有以成立,不陷於卑污苟贱,而玷辱其门户矣。” 清 顾炎武 《 日知录 ·秀才》 :“士人所趋嚮,惟明经、进士二科而已。” 4. 途径;方向。 唐 柳宗元 《岳州圣安寺无姓和尚碑》 :“生物流动,趋向混乱,惟极乐正路为得其归。和尚勤求端慤,以成至愿,凡听信者,不惑其道。” 《 朱子语类 》 卷一一八:“语次因道某平日读箇不识涂径,枉费心力。适得先生开喻,方知趋向。” 明 邵璨 《香囊记·讲学》 :“为学本知趋向,论修身须尽俭让温良。求仁未入 仲由 堂,安贫且卧 颜回 巷。” 清 刘大櫆 《祭吴文恪公文》 :“食之诲之,导以趋向。谓昔朋游,今非所尚。” 5. 趋势。 宋 岳飞 《奏乞本军进讨刘豫札子》 :“天下忠愤之气日以沮丧,中原来苏之望日以衰息。岁月益久,污染渐深,趋向一背,不復可以转移。” 明 刘基 《嘉兴路重修陆宣公书院碑铭》 :“士有一身任社稷之安危,一言迴天下之趋嚮。” 张通典 《舜水先生祠落成敬赋》 诗:“天运有废兴,人心定趋向。” 毛泽东 《论联合政府》 二:“但是,历史的总趋向已经确定,不能改变了。” 6. 倾向。 清 方苞 《删定<荀子><管子>序》 :“盖使学者知二子之智乃以此自瑕,而为知道者所深摈,亦所以正其趋向也。” 叶圣陶 《倪焕之》 十一:“他觉得那公司比这里好,因为薪水多;他的心意完全趋向那公司了,空口劝留又有什么用!” 亦作“ 趋嚮 ”。亦作“ 趋乡 ”。亦作“趍向”。 1.志趣,志向。 唐 元稹 《酬郑从事宴望海亭》 诗:“虽无趣向慕贤圣,幸有心目知西东。” 宋 杨万里 《张魏公传》 :“夫君子引其类而进,志在於天下国家而已。其道同,故其趋向亦同,何朋党之有焉。” 金 王若虚 《高思诚咏白堂记》 :“有所慕于人者,必有所悦乎其事也……甚者至有易名变姓以自比而目之,此其嗜好趋向自有合焉而不夺也。” 《西湖佳话·放生善迹》 :“生员的趋向不同,看得功名事小,生死事大。” 邹韬奋 《无所不专的专家》 :“天下无万能的人,也很少一无所能的人(除非自己糟塌掉),倘知各就自己天赋能力的大小及趋向,加以培植……在社会则能因此而获得最大限度的裨益。” 2. 意愿;好恶。 《 旧五代史 ·唐书·盖寓传》 :“ 寓 性通黠,多智数,善揣人主情。 武皇 性严急,左右难事,无委遇者,小有违忤,即置於法,唯 寓 承颜希旨,规其趋向,婉辞顺意,以尽参裨。” 宋 吴曾 《能改斋漫录·记事二》 :“结宰相固为姦邪。然希意迎合,观人主趋向而顺之者,亦姦邪也。” 《宦海》 第一回:“百姓们的行为,却又跟着宦场的趋嚮。” 3. 行为;举止。 宋 李心传 《建炎以来繫年要录·建炎二年》 :“詔责 伸 言事不实,趋向不正。” 清 周亮工 《书影》 卷三:“大似百戏排场,子弟顰笑俱假。趋向由人,亦劳而少功矣!” 见“ 趋向 ”。

qū xiàng ㄑㄩ ㄒㄧㄤ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