迫狭

引证解释: 亦作“ 迫陿 ”。 1.宽度窄,范围小。 明 姚士粦 《见只编》 卷中:“长公主府第,最为迫狭,计用彩绘大青、石緑,各至千觔。其他种种,有不可计者。国家帑藏,安得不虚罄乎!” 2. 指见识、心胸等不宽广。 明 宋濂 《跋东莱止斋与龙川尺牍后》 :“当时论 晦翁 者,或有迫狭之讥,而 龙川 亦甚病其细碎。” 清 黄宗羲 《紫环姜公墓表铭》 :“以公之才……使充其所至,刻石之功,正未可量;而覆折於迫狭之世论,不復再试,是可惜也。” 3. 局促;不顺心。 元 刘祁 《归潜志》 卷十三:“﹝余﹞南游二十年,所居皆通都大邑,无山林,尝迫狭不自得。” 明 唐顺之 《至常熟陈中丞白训导邀登福山看海》 诗之二:“久缘迫陿悲时俗,海嶠春临思若何?”

pò xiá ㄆㄛˋ ㄒㄧㄚˊ